新闻中心
关于常州公园凉亭垮塌事件的专家观点
发表时间:2024-08-13 15:10:38


上一篇:关于常州公园凉亭雷击垮塌事件的议论

伤亡人员是否遭受雷击?人员如不是被雷击,亭子被雷击坍塌的结论值得进一步论证。

若主要原因归属于自然灾害,责任人的责任就可以化小。
做好雷电防护设施基本可以避免雷击对人员伤害,应加强年度检测。

以下内容摘自界面新闻《常州一凉亭遭雷击坍塌致6死10伤,专家:若有防雷装置理论上不会如此严重》
芳茂山公园位于常州经开区横山桥镇,是带有书院、‌连廊和凉亭等建筑的一个湿地公园。公园于2023年11月19日开放,扬州日报主办的扬州网在今年5月19日刊载的一篇文章介绍,2021年,常州经开区启动芳茂山生态修复工程一期,打造占地约350亩的芳茂山公园,总投资约1亿元。国有企业江苏常州东方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担纲工程建设。历时2年,芳茂山公园开园迎客。
2024年8月12日,江苏常州,芳茂山公园坍塌凉亭事故现场已封锁。
江苏省气象局称,常州所在的江苏省地处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型气候,雷电活动频发,每年都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界面新闻查询江苏省气象局2021年编制的《江苏省雷电易发区域及其防范等级划分》发现,按照雷电灾害易发程度,江苏省雷电易发区域被划分为三级: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一般易发区。此次事故所在地芳茂山公园位于常州市北部的经开区,属于“高易发区”。
根据上述规范文件,公园、广场、大型商场等属于“人员密集场所 ”,当其处在雷电“高易发区”时,雷电防范等级为“一级”。
作为一级雷电防范场所,芳茂山公园内的凉亭等建筑物是否有安装防雷装置?
界面新闻查询发现,《常州市公园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三十二条规定:公园管理责任人应当在公园危险区域及作业区域设置视频监控、警示标识等安全保障设施,公园建(构)筑物、制高点等应当依法安装防雷装置。
一位建筑行业专家告诉界面新闻,验收一个完善的房屋时,房屋应该都要有避雷针、避雷带、防雷接地等防雷措施。芳茂山公园里的凉亭如果有防雷装置,理论上不会造成很严重的雷击后果。他表示,公园凉亭比较简陋,只是一个亭子,归属的防雷建筑物级别会比较低,相应的防雷要求也会比较低,但要求低不能是没有。
一篇防雷行业文章介绍,公园都应该安装避雷针,广场、公园、景区等户外建筑物的防雷措施应符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的要求,应在调查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等基础上,划分出该场所内雷电灾害高、中、低风险区,并按风险等级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位于中风险区和高风险区不属于第三类防雷及以上类别的孤立建(构)筑物,如亭、阁等,宜作为应急避雷(雨)场所,并安装防直击雷的外部防雷装置。
建设工程防雷安全由哪个政府部门管理?国务院关于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许可的决定(下称《决定》)规定:为简政放权,进一步明确部门责任,保障建设工程防雷安全,将气象部门承担的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竣工验收许可,整合纳入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备案,统一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监管。
《决定》指出,要进一步强化建设工程防雷安全监管。气象部门要加强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做好雷电监测、预报预警、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和防雷科普宣传,划分雷电易发区域及其防范等级并及时向社会公布。以及,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监管的原则,切实履行建设工程防雷监管职责,采取有效措施,明确和落实建设工程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单位以及业主单位等在防雷工程质量安全方面的主体责任。同时,地方各级政府要继续依法履行防雷监管职责,落实雷电灾害防御责任。

以下内容摘自封面新闻《江苏常州一凉亭遭雷击致6死10伤 专家提醒:特殊建筑需采取不同防雷电措施》:
封面新闻记者连线中南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唐文胜,对户外凉亭遭受雷击的可能原因和防雷隐患进行解读。
唐文胜介绍,若户外凉亭未配备防雷设施,又位于地势较高的开阔地带,周围缺乏高大建筑的保护,就容易遭受雷击。他表示,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各类防雷建筑物应设避雷针、避雷带、接地装置等,有关部门在验收时会检查建筑物是否做好防雷措施。只要符合防雷接地规范,电击一般不易损害建筑物。然而,相比于高耸的建筑物,亭子较矮小,遭受雷击的风险容易被忽视,部分建筑人员和验收人员可能会忽略凉亭防雷措施的安装。
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照防雷要求分为三类,并采取相应的雷电防护措施。但此前有研究显示,大多数凉亭被排除在三类防雷建筑之外。
此外,浙江省温州市气象局专家胡萍等人曾对温州地区的雷电灾情进行统计,他们在文章《浅谈户外亭子雷电防护》中写道,一座曾遭雷击的亭子直径3m,高4m,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要求,经计算,年预计雷击次数为 0.029 次/a,达不到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设计要求。因此大多数户外亭子未设计安装雷电防护装置。
过往公开报道和研究显示,户外凉亭遭雷击导致的人员伤亡事件时有发生。胡萍等专家利用温州地区2004—2021年雷电灾情统计资料,以浙江省温州地区的雷电灾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雷电灾害致人伤亡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户外亭子雷电灾害伤亡人数占雷电灾害伤亡总数的27.78% ,且夏季是雷电灾害导致户外亭子躲雨人伤亡事件的高发季节。
他们在文章中指出,对于亭子这样特殊的建筑物防护,日常的防直击雷措施无法完全保护人身安全,需采取防接触电压、跨步电压的措施。在雷电防护中也可以采用法拉第笼结构,使整个亭子对雷电流起到分流和均压的作用,从而达到雷电防护的目的。


以下内容摘自成都商报红星新闻《常州公园凉亭遭雷击坍塌致6死10伤 专家:雷击凉亭不少见,无安全防雷措施风险大》:


雷电如何对建筑、物体造成损害?凉亭内避雷是否有风险?在公园中如何安全避雷?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雷电团队首席(正研高工)、中国气象局雷电野外试验基地副主任陈绍东。
陈绍东认为,雷电击中建筑物和物体时,首先强大的电流本身会产生大量热量,会因瞬间的高温而造成物体局部的损害,雷电流在入地过程中,没有顺畅的通路到达大地,就会对空气或者附近物体发生闪络等现象,损伤或者伤害就会放大。例如一些没有防雷设施的建筑在被雷电击中后,由于雷电通路受阻,雷击处水泥很容易出现脱落或者崩落现象。不同物体因为材质不同受到雷击影响差别很大,以水分含量较高的新生树木为例,有的小树木过几天会慢慢死亡,有的大树木被雷电击中时会脱皮,有的内部水分迅速蒸发,还可能导致树木炸裂。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闪电在击中物体时,接触的瞬间在雷击点处会产生类似冲击波的强大冲击力。有些线路被雷电击中后断股,可能这种冲击力也是有所贡献的。总体而言,雷电的“破坏力”与雷电流本身特性、雷击对象的属性和有无防护措施等多种因素有关,无法一概而论。
“凉亭顾名思义主要的作用是遮阳,遇到雷雨天气时,很多人会选择躲雨,没有安全防雷设施的凉亭是有很大风险的。”陈绍东说,在未做避雷措施的凉亭内避雨、人被雷电击中后伤亡的事件发生过很多,“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带。雷电击中凉亭后,由于没有防雷设施,不能很好地、快速地入地,为了找到通道抵达地面,闪电会闪络至凉亭内离雷击点距离最近的人体。凉亭遭受雷击,主要风险在于其位置空旷,成为一个相对较高的建筑。这个时候,如果有一条顺畅的雷电通路,我们常说的引下线,或许不幸的事件就不会发生了。”
陈绍东表示,目前,没有专门针对凉亭的相关防雷标准或强制性规定,但根据凉亭的使用性质等,安全的防雷设施是必须的。他建议,在公园内,突遇雷暴天气最好的避雷地点是有安全防雷设施的建筑,人们可以观察是否有避雷针、避雷带等,“如果凉亭安装了合格的防雷设施,除避雨外也可以达到避雷的效果。”另外,密切关注天气预警信息,尽可能避免在恶劣天气出行。对于网友猜测的使用手机造成雷击一说,他表示,手机信号本身“引雷”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
以下内容摘自潇湘晨报《常州一凉亭遭雷击坍塌致6死10伤,亲历者“庆幸与灾难擦肩而过”,律师分析各方责任》:
上游新闻采访到的一位长期从事建筑行业的王姓工程师表示:根据现有建筑规范,景区建筑从保护建筑和游客安全角度考虑,无论是木质结构还是钢筋混凝土结构,都要安装避雷针。如果周围没有安装避雷针的高层建筑,加上凉亭没有避雷针引雷接地,就容易引发雷击事故。 
湖南芙蓉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平凡表示,从官方通报来看,凉亭坍塌的原因目前还在调查之中。若调查结果显示该凉亭在设计、施工中存在问题,则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等相关单位需按照各自的职责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凉亭的建设存在质量问题,导致在雷击时坍塌,建设单位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赔偿受害者的损失。如果是凉亭的设计未能考虑到雷击等强对流天气的影响,导致结构不稳定,设计单位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具体的责任认定需要根据调查结果来确定,包括凉亭的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是否存在过失,以及公园管理和政府监管是否到位。同时,陈律师还建议,受害者及其家属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追究相关责任单位的法律责任。


自然界中的雷电不可能消失
人类对技术进步的向往和冲动也不可能终止
技术进步带来的潜在威胁
只能靠技术的继续进步来解决